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83篇
  免费   1406篇
  国内免费   1690篇
林业   4722篇
农学   4072篇
基础科学   361篇
  2242篇
综合类   15288篇
农作物   2731篇
水产渔业   1241篇
畜牧兽医   4018篇
园艺   2519篇
植物保护   348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617篇
  2019年   653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780篇
  2016年   1113篇
  2015年   983篇
  2014年   1488篇
  2013年   1789篇
  2012年   2408篇
  2011年   2402篇
  2010年   1962篇
  2009年   1981篇
  2008年   2035篇
  2007年   2333篇
  2006年   1927篇
  2005年   1855篇
  2004年   1390篇
  2003年   1188篇
  2002年   1126篇
  2001年   1220篇
  2000年   974篇
  1999年   986篇
  1998年   755篇
  1997年   677篇
  1996年   720篇
  1995年   794篇
  1994年   808篇
  1993年   535篇
  1992年   538篇
  1991年   459篇
  1990年   498篇
  1989年   430篇
  1988年   438篇
  1987年   290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110篇
  1984年   96篇
  1983年   65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47篇
  1976年   11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在北屯绿洲选择了3组不同年限的次生盐渍化弃耕农田,分别计算了样地内每种植物的重要值,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测定了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3组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优势种更替明显.3组群落构成依次为,一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小半灌木、多年生草本 灌木.物种多样性表现为2年群落>5年群落>13年群落;群落均匀度表现为2年群落>5年群落,而5年与13年群落相当,但是生态优势度却表现出与物种多样性相反的趋势,即2年群落<5年群落<13年群落.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低云量的年际变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青藏高原80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低云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低云量的年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低云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云量的稳定性夏季高于冬季,南部高于北部.江河上游区域、藏东谷地、川西高原、甘南高原和祁连山区是青藏高原低云量多,且比较稳定的地区;青藏高原西部低云量月变化振幅大,尤以西南部为最,夏季云量最多;高原东南部江河上游区和藏东谷地3~9月低云量多,且起伏变化小,6月和9月出现峰值;高原东南部低云量稳定性较好;低云量的年际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 江河上游区和高原东南部的低云量变化缓慢,高原西北部有显著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在季节上表现为冬、春、夏、秋西北上升西南下降,春、秋季中东部持平,夏、冬略降.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东部雨季降水量分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罗琦  李栋梁  张杰 《干旱区研究》2007,24(6):766-772
采用高分辨率的3"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和青藏高原东部102个常规气象观测站5~9月份的降水资料,根据降水随高度分布将站点分为3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青藏高原40年(1961-2000年)雨季逐年降水量和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开放度等地理、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估算了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立的关于青藏高原降水量与诸因子之间方程的相关性显著,相对误差在20%,平均相对误差在4.4%之内,估算模型的相关系数均通过置信度为0.95 的检验;并且地理地形因子对40年平均和逐年降水量分布特征的影响较为稳定,其归一化的模拟系数基本控制在±1之间,这对定量分析和评价站点稀少、地形复杂的高原降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尖叶胡枝子地下生物量累积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栽培条件下尖叶胡枝子地下不同直径根系组分和生物量的测定及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尖叶胡枝子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为典型的表层聚积型,根系主要集中在0~20 cm,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参数β的值较小;生长1 080 d(生长3年)的尖叶胡枝子根系入土深度可达100 cm,其中在0~40 cm的土层中,以粗根为主,占总根量的81.54%,40 cm之下以细根为主;根系密度随着尖叶胡枝子生长期的延长呈明显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在盆栽条件下,对5个种源沙柳进行了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干旱阶段对苗木叶水势、土壤含水率、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等气体交换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柳属于亚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树种,叶水势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变化趋势可用双曲线方程y=a b/x(0.389 0<a<0.520 3,8.906 6<b<11.466 9)拟合,其中民勤种源沙柳的双曲线方程中b值最低,为8.91,表现出较强的耐旱特性.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榆林种源沙柳的光合速率为23.89 μmol/(m2·s),水分利用效率为3.44 μmol/mmol,表现出很强的光合生产能力.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各种源沙柳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民勤种源沙柳的增加值最大,为0.75 μmol/mmol,表现出了较强的抵抗干旱的能力,而榆林种源沙柳对水分亏缺则非常敏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都急剧下降.这充分表明在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榆林种源沙柳具有最大的光合生产潜力;而当遇到干旱胁迫时,民勤种源沙柳则表现出极强的维持体内水分平衡的能力,是5个种源中最耐旱的种源.  相似文献   
996.
普通白菜(香青菜)黑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杂-1号普通白菜(香青菜)是利用不结球白菜Ogura雄性不育源黑不育1和自交系太黑香青菜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黑不育1的不育率、不育度均为100%,苗期和低温条件下不黄化,蜜腺发育正常,自然状态下能正常结实。黑杂-1号植株半直立,株型松散,株高30~35 cm,开展度50 cm,叶片椭圆形、深绿色、有光泽、全缘,叶面起皱不平,叶脉明显,叶柄绿白色、扁平,单株质量500 g左右,炒食香味浓郁;对病毒病、霜霉病和菌核病的抗性强于黑叶香青菜;每667 m2成株产量2 000 kg左右,小菜产量1 000 kg左右,适合江苏、上海、浙江、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川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7.
淮椒3号是以南方引进的羊角形辣椒经3代定向选择而成的优良自交系95003为母本,以当地牛角形辣椒经4代单株自交育成的稳定自交系9301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辣椒一代杂种。定植至采收60d(天)左右,开花至始收30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果实粗羊角形,果长20cm左右,横径3~4cm,果肉厚2.5mm左右;果皮深绿色,光滑,肉质细软,微辣。对病毒病、炭疽病和疮痂病的抗性优于豫椒6号和八寸红。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春露地、越夏、麦茬、麦套栽培,也可作秋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998.
以甜瓜种子为试材,通过SMZ-TMP预处理,研究了SMZ-TMP对甜瓜种子萌发质量及相关生理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较低浓度预处理明显促进了甜瓜种子萌发和生长,其萌发指数、发芽势、发芽率、根冠比和生物学产量等指标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以0.4mg/L处理的效果极为显著。不同浓度的SMZ-TMP溶液均可降低甜瓜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但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下降幅度随SMZ-TMP浓度的增加而减少。SMZ-TMP浸种使甜瓜萌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9.
琴萌8号是由自交不亲和系93-2-2SI和93-7-5SI配制而成的早熟秋大白菜一代杂种。生育期65d(天)左右,株高34.9cm,开展度80.8cm;外叶绿色,叶柄白绿色,叶球叠抱,倒卵圆形,结球紧实,球叶浅黄绿色,球高23.5cm,横径19.1cm,单球质量3kg左右,净菜率70%以上;高抗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和软腐病,耐贮运,商品性好,VC含量179.80mg.kg-1(FW),可溶性总糖2.42%(DW),粗蛋白24.34%(DW);每667m2净菜产量5500kg左右,适宜山东、河北、北京、黑龙江、陕西、天津、河南等地早秋栽培,累计种植面积达6300hm2。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kg/hm^2,磷肥218.75-262.0kg/hm^2,钾肥96.0-138.0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